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周益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绘画与工艺之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 The Artistic and Technical Aesthetics of the Under-Glaze Decorative Porcelain in Liling County

2019-08-23 09:08:5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周益军 
A-A+

  醴陵釉下五彩瓷产生于20世纪初叶,虽然历史不长,却蕴涵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它继承了唐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代长沙窑釉下彩瓷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不断发展。它以其缤纷五彩的色调、、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术、独特的审美品格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百余年间,虽几经凋零,却并未湮灭,仍以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而发展壮大。在不同时期,它的艺术特色都呈现出不同面貌,但就总体而言,其装饰的绘画性特征和对工艺美的追求则是它的突出表现。

  千百年来,中国陶瓷装饰与中国绘画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绘画性的装饰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而作为中国陶瓷领域中的釉下五彩瓷艺术,则在继承唐代长沙窑的基础上,将追求绘画之美的装饰特征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借鉴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器物上反映中国绘画的特点,并使这种艺术风格成为装饰的主流形式。尤其是在初创时期,匠师们将中国画艺术移植或借鉴到陶瓷装饰中,突出表现在攫取装饰题材和对题材的处理都与中国绘画不谋而合。釉下五彩瓷装饰,无论是在初创时期或是后来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所涉及的题材范围都十分宽泛,纹样中既有花卉草虫、水藻鱼虾、飞禽走兽的描写,又有山石丛林、古今人物、戏曲故事的表现;既有“吉利花样”的描绘以迎合大众心理,又有可图“柳岸清秋”的景物表现以避世间俗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花鸟题材的装饰极为多见,尤其是在初创时期的釉下五彩瓷器上,以反映南方农家庭院中的蔬菜瓜果和乡间野卉、草虫鱼藻题材更为普遍。从图形结构处理上,画师们常将几种花草进行有机结合,并遵循主宾、疏密、争让等规律,充分注意均衡、变化、统一等艺术法则,使纹饰构成严谨、完美而富韵律感。

  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的处理绝不是对自然的直接模仿,同样还与人的情感保持着密切的关联。画师们常用夸张、变形、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一些陈设艺术瓷瓶上装饰的四时花果和花鸟纹饰,则寓意着“春光常驻”和“四季平安”的美好意愿,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与生活情趣。

  装饰艺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果说釉下五彩瓷装饰在题材上借鉴和汲取了中国绘画的元素,那么在表现形式上,尤其是在以线造型的表达上,二者就更为接近了。线条的出色运用是釉下五彩瓷纹饰美的重要原因,在陶瓷坯体上勾线再进行分水填色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工艺,而这两大工艺技法皆需使用毛笔才能完成,所以单从绘制工具上看,釉下五彩瓷装饰与中国绘画具有同构的元素,二者在绘制技法的运用上便有一些相似和共同之处。因此,釉下五彩瓷装饰与绘画艺术存在着必然的密切关联,这种装饰手法不仅具备了高超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但从陶瓷装饰工艺看,釉下五彩瓷表现线条的载体却与中国画明显不同,中国画的载体是平面的纸或纺织品等材质,而釉下五彩瓷则是立体的泥坯造型。中国画所追求的艺术性,相对而言,显得自由随意。而釉下五彩瓷艺术则要求富有浓厚的装饰特征和符合工艺技术的操控要求,故后者较之前者,受限制更多,表现难度更大。即使在纸上可以运腕自如,也不见得在坯体上能得心应手。然而,陶瓷画师们在坯体上勾线却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前辈陶瓷艺人创造了在坯体上的“钉头鼠尾描法”、“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法”、“颤笔描法”等,可谓出神入化(图1)。钉头鼠尾描即在起笔时重重按下后,折锋提起行笔,造成类似“钉头”的感觉,中锋行笔,由重到轻,在收笔时又出锋,尖细似“鼠尾”,线条秀美刚健。它不仅有力地表现了纹样的生动特征,并且一笔之中还有刚柔粗细的变化,尤其在勾勒花卉的叶脉时,“钉之头,鼠之尾”的笔意就更为明显了;“高古游丝描”在一些以人物为题材的装饰纹样上常有运用,多用于表现人物的服饰。这种线条的特点在于能够非常简洁、洗练、轻松自如地表现人物与鸟兽形象,与釉下五彩瓷装饰要求十分相符;“铁线描”的线条是使毛笔在坯体上划动时始终保持中锋用笔,笔锋藏在笔划的中间,所画出来的线条有着圆厚的立体感,并富有弹性,健劲有力。“颤笔描法”,是有意强调用笔的顿挫,以造成线条的厚重之美,多用于在山水画中勾勒山石、树干和屋宇建筑等轮廓线。为了装饰需要,这种带有图案性的线多用程式化的方法表达,精简洗练,使之具有条理清晰的装饰美和某种象征性。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特殊性,也在于更重视线性形式语言的发挥,其“神韵”主要是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线条组织来实现,如(图2)《釉下五彩瓷牵牛花束口瓶》上的牵牛花纹,从艺术处理上来分析,其装饰形象以圆中带方的弧线为基调,通过重复和渐变的处理,创造了一种清新飘逸的美感,也表现了一种“狂野大气”的精神意识。

  在釉下五彩瓷绘画性的纹饰中,线描并不单一,往往是将多种描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中线型多样而又能统一协调;有时也采用兼工带写的描绘方法,在釉下五彩瓷山水装饰中,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勾、皴、擦、点、染等手法并用,勾用于勾勒山石、树木、房屋等轮廓,线条有轻重、粗细、虚实、干湿、浓淡之变化,用线条勾画轮廓后,皴辅助线条用于表现山石的质,擦则用于表现山石鬼斧神工之变化,点可使画面气势更连贯,草木更繁茂,山水更有神韵(图3)。釉下五彩瓷装饰中用线种类多样,油墨线勾描虽然是主要的表现手段,但有时色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釉下五彩瓷的油墨线和色线在某种情况下是主辅的关系,如在一些花草纹中往往以油墨线勾描为主,色线为辅,或以色线为主,油墨线为辅,酌情而定,互为补充。色线烧成后必然呈现出颜色,如黑色线、茶色线、绿色线、白色线等;有的淡彩就是全用秀劲的淡黑线作为纹饰的轮廓骨架,倘若浅色纹饰也用油墨线做轮廓,油墨线经高温烧成挥发后,就容易使纹样(特别是复杂的纹样)模糊一片,这样,显然达不到装饰效果(图4)。这些实例都说明了画师们在坯体上充分运用线语言表现的主观性,既“真实”地描绘了物象,又成功地营造了釉下五彩瓷追求中国绘画性的装饰美感。

  由此可见,釉下五彩瓷装饰着意于对象动态和情趣的深入刻画,虽然其线条的运用也要从刻划的装饰形象出发,但常常有意减少或放弃对自然形象的真实再现,而强化造型线性的表达,强调装饰意味,表现了对线条运用的灵活性。由于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的要求,画师们非常重视线条表现的功力,他们在坯体上勾线十分讲究运笔的起、承、转、合。因为它既要使线条具有笔力遒劲流畅的美感,同时还要符合“分水填色”时工艺操作的要求。尽管这些在坯体上的“墨线”经高温锻烧后挥发殆尽,但纹饰中仍会显现出一些白色线条的效果,这些白色线条既起装饰作用,又将色块进行了分割,显得别开生面,与洁白的瓷胎呼应和谐,浑然一体(图5)。

  釉下五彩瓷装饰追求中国绘画之美的又一显著特征是对装饰色彩的大胆处理。就总体而言,釉下五彩瓷装饰色彩具有一种清丽典雅的气质。从观赏的角度看,釉下五彩瓷装饰画面,色块平整光亮,清雅明丽,晶莹温润。画师们用色既可清雅明快,亦可古朴深沉,既可斑斓瑰丽,也可淡雅静穆。可谓淡妆浓抹,无不相宜。这些装饰色形的形成,无不反映出画师们对中国绘画色彩的一种领悟与追求,他们在用色方面极富主观意识,强调色彩的对比统一,追求浓烈的装饰意味,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由釉下五彩色料本身的特性所决定,釉下五彩色料中,除含有呈色的金属氧化物外,还掺兑有一定量诸如长石、石英等高温助色剂,这不仅提升了色料的明亮度,而且还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和浓艳度。再由于高温釉层的覆盖,色彩就显得格外雅致、调和与莹润。即使是以黄与紫这样的对比色等量相配,也未必会出现强烈的色彩刺激。况且,釉下五彩多以淡彩或多色装饰,追求一种淡雅与空灵的色彩效果,这种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出强烈的地方风格特点。

  自古以来,从装饰艺术角度看,任何形式的装饰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器物而存在,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明确的“物质属性”,毫无例外,釉下五彩瓷装饰虽然存在中国绘画的基因和特质,但它始终不能离开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釉下五彩瓷装饰虽然追求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但它并没有按照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与程式化表现来进行装饰设计,也不是直接在坯体上绘制中国画。因为它不仅需要装饰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更注重追求胎质、釉色、造型、意境等美学价值的珠联璧合,即通常所说的对工艺美的追求。

  一般来说,釉下五彩瓷的绘制是在经过素烧的坯体上进行的,然后又覆盖一层透明釉料,再入窑经1370℃左右高温烧成。早期的釉下五彩瓷器,因要入窑烧三次,故谓之“三烧制”,改进后也必须入窑烧两次才能完成其全部工艺流程。人们不禁会问,为何要将坯体进行素烧和多次烤烧?素烧坯体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为了将坯体中的结晶水分等有机杂质排除,以使坯体“纯净”,二是增加坯体强度以利于装饰绘制时各种技法的发挥。经多次焙烧还能提高瓷胎的清透与光亮度。

  从观赏的角度看,合格的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洁白,釉面晶莹温润、瓷胎清透光亮。这些对瓷质美感的追求,一方面是釉下五彩瓷对材质选择的考究,因为釉下五彩瓷设计的色彩总体属于清淡优雅风格,故要求胎釉洁白温润,才能使装饰统一和谐;另一方面是由于釉下五彩瓷的颜料是由各种金属氧化物组成,在高温条件下与坯釉中的盐类发生着极为复杂的化学反映,而坯釉料的性能对各种高温颜料的呈色会造成较大影响。笔者曾参与长达两年多的釉下五彩色标科研项目,经反复科学实验表明,在现行烧成(还原焰)条件下,长石质釉料有利于釉下五彩颜料的呈色纯正稳定,而镁质釉、钙质釉等则不适宜于釉下五彩瓷的绘制。当然,材质的选择只是制作工艺中一个重要部分,更为关键的是高温烧成时诸如对还原气氛的强弱、温度的高低以及环境气候变化等各个环节的把控都十分严格,决不可有丝毫疏忽和侥幸心理,否则,将会前功尽弃。这些精湛的制作工艺的形成和遵循,体现了人们对于造物的一种追求。

  为了展现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的特色,人们还在绘制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工艺技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分水填色”的工艺操作。所谓分水,即绘制釉下五彩瓷的一种填色方法和技巧,它既与各种釉上彩饰的填色方法完全不同,又与青花瓷绘制时的分水操作也不一样。它一方面要求所填色块平整无痕,另一方面又能达到色调变化、层次丰富和水份感强的效果,这无疑是对操作者的一种挑战。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根据装饰设计的要求,不断地总结完善出诸如“滴水法”、“渍水法”、“点染法”、“罩染法”、“接染法”等多种技巧技法,并灵活运用,不断创新,如有的艺术家巧用分水操作时的“败笔”所产生的水晕痕迹效果,将其组合变化,设计出一些抽象意味的装饰形象,自然天成,生动有趣。釉下五彩瓷综合装饰《湘西印象》柳叶瓶(图6),作者将釉下五彩瓷分水工艺同陶瓷装饰工艺中的刻、填、堆、剔等技法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色、釉、彩窑变产生的肌理变化,使三者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一种斑斓绚丽的装饰效果。这些利用工艺技法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又与晶莹温润的釉色以及洁白清透的瓷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把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美推向了新的境界。

  构成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中工艺美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工艺美并不等同于对工艺技术或技巧的片面追求。我们知道,技术性的东西不能解决装饰艺术中的根本问题。但忽视工艺技术的先决条件,也是难以达到彼岸的。精良的工艺技术绝非艺术,它只能凭借自身的功能,在装饰艺术的主导下来完成作品。因此,继续探寻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与工艺技术融合的契机与可能性,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巧夺天工,才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

  参考文献:

  ①邓文科 《醴陵釉下五彩瓷》 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84年10月

  ②邓白 秦锡麟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2》 江西美术出版社 南昌 1998年6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周益军

2012年6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周益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